The Oldest and Largest Filipino-Chinese
Newspaper in the Philippines

觀讀中國:外賣小哥困境折射科技發展與社會適應難題

09/25/2020

                                                                                            趙佳

  日前,一篇關於“外賣小哥”的深度報導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輿論紛紛指責演算法不合理,平臺管理過於苛刻,導致外賣小哥被迫成為交通事故高發群體。儘管隨後兩家最大的外賣平臺公司做出不同調整,但問題並未得到根治。外賣配送員因趕時間違反交規的事情仍有發生。

  實際上,外賣行業在中國的爆發式發展不過寥寥幾年,相關的技術、規範仍需要不斷完善。外賣小哥違章多的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科技發展與社會適應問題,伴生於科技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後必定還有許多,重要的是發現與修正,而不是過多指摘。

                                                                                       外賣行業並非原罪

  “外賣”在中國其實並不是新鮮事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餐飲商家為周邊客戶提供電話送餐服務。而隨著近十年中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及互聯網應用的普及,手機點餐叫外賣已經成為許多都市人的習慣,甚至進入了下沉市場。

  根據中國龍頭外賣平臺美團發佈的報告,2019年,通過該平臺獲得收入的外賣騎手總數達到398.7萬人,比2018年增長23.3%;今年上半年,在該平臺上獲得收入的騎手總數達295.2萬人,同比再度大幅增長16.4%。蓬勃的外賣行業為地方活躍經濟、解決就業提供了不小幫助。但近年來,人們時常詬病外賣小哥闖紅燈、逆行、超速,甚至導致行人死亡。

  其實,外賣行業本身並非原罪,這是外賣配送高峰期短且集中,同時外賣平臺使用的“演算法”失衡,過度壓縮配送員送餐時間所至。據中國媒體報導,在配送時長上,2016年,3公里送餐距離的最長時限是1小時;2017年,變成了45分鐘;2018年,縮短到38分鐘。2019年中國全行業外賣訂單單均配送時長比3年前減少了10分鐘。

  平臺演算法壓縮時間一方面有其逐利性,單位時間內配送完成的訂單越多,平臺和配送員的收入必然越高。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平臺競爭和消費者需求所引導的,方便、迅速本就是外賣的題中之義。

                                                                                       科技發展要以人為本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何處?歸根結底,還是技術發展與社會實際相適應的問題。平臺演算法通過大資料合理優化路線與配送時間本無可厚非,但配送員在實際執行時可能會遇到商家出餐過慢、道路擁堵、客戶聯繫不上等問題,這些並不在演算法的考慮範圍內,也就沒有給出相應的應對時間。外賣小哥們只能以違反交規為代價,冒著風險搶時間。

  科技的發展本該是服務於人們的,互聯網界也一直提倡“科技向善”,進步的技術在實際運用中出現問題時就應該及時做出調整,體現科技的以人為本。以此事為例,既然“快”是外賣的生命,那可以以金錢為杠杆調節消費者對配送速度的心理預期,而不是一味地將壓力放在配送員身上。

  外賣小哥困境並不是孤例。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其實已經逐漸浮現——科技適老化問題。近日,中國發展基金會發佈了《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其中預測中國將在2022年左右正式進入老齡社會。但是,當前中國在科技適老化方面的建設仍十分不足。這個問題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尤為凸顯。

  毋庸置疑,數字經濟、移動支付有效拉大了人們交際距離,對阻斷疫情傳播提供了不小幫助,這是科技的力量。但在此過程中,老人卻遇到了各種不便:因老人手機沒法出示健康碼,出入各大公共場所會變得麻煩;部分老人不會手機支付,在一些餐飲店、便利店購物變得不方便;部分醫院、公園需要網上預約,獨居老人不會操作造成預約困難……

  當然,也不必對科技發展過於憂心。發展的技術與實際的運用本就需要磨合,“外賣小哥困境”這樣的問題以後必然還會出現,需要在磨合中發展、適應,讓其方便人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