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est and Largest Filipino-Chinese
Newspaper in the Philippines

觀讀中國:上海會取代香港嗎?

06/26/2020

觀讀中國:上海會取代香港嗎?

趙佳

  2020年對中國、對上海而言是一個特殊、重要的年份。根據2009年中國政府頒布的文件,上海要在2020年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換言之,中國將呈現“上海—香港”雙中心的金融格局。中國爲何如此布局?對香港而言會有什麽影響?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中國要建設什麽樣的金融市場?

  2009年4月,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其中明確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

  衆所周知,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三大國際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爲何十年前還要作此布局?實際上,這是中國在進行的一項大膽嘗試。上述政府文件中明確提到,此舉是“現代化建設和繼續推動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同時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突破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制約,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自2001年年底加入WTO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進入了快車道,2003年到2007年連續五年錄得兩位數增長。但2008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讓中國也受其拖累,經濟增速一下從14.23%降至9.65%。同時,經過多年的高速增長和長時間與多個經濟體的經貿往來,中國愈發希望在環境容量制約和高端服務業上有所突破。次貸危機的爆發也讓中國人看到中國的金融體系與日漸提高的人民幣地位存在錯位。中國需要在金融上與全球金融體系進行對接。

  儘管已經擁有香港這麽一個地位和影響力都極高的國際金融中心,但由于其經濟輻射面不足,與中國經濟發達的東部和中部地區有一定地理區隔,同時一些制度也與中國內地不一樣,其在內地的輻射能力會受一定影響。

  或因爲以上種種原因,中國政府選擇在區位優勢、基礎條件都比較優越的上海進行這麽一個嘗試。在制度一致、輻射面更廣的上海打造一個國際金融中心。

  2020年是計劃中在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年份。但從年初一直持續到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今年變得更爲特殊。正如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日前在陸家嘴論壇上所言,隨著疫情影響的持續發酵,未來全球可能出現經濟深衰退、金融高風險、要素低流動的不利局面。因此,將上海建設成國際金融中心不僅是便于中國擴大開放、提高人民幣地位,還增添了一層穩金融風險的意涵。要知道,現在全球都擔心美國大肆印鈔,沖稀各國資産。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有何特點?

  既然中國政府花了十年來打造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那上海會有何特別?近日,中國多位經濟、金融界高層在陸家嘴論壇上發聲,對外詮釋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概貌。其中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科技、産業的“三角互動”尤爲值得關注。

  在陸家嘴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的一句發言被廣爲流傳,“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還可以在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進一步先行先試。”這無疑是助力人民幣國際化一個重要的舉措。

  目前來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還處于初期階段。在全球交易中,人民幣的使用率不到2%,遠低于美元和歐元,排在英鎊和日元之後。在儲備貨幣方面,人民幣的占比也僅2%左右。與中國的經濟地位相比,人民幣國際化還需要快步跟上。而問題的源頭,在于中國金融體系整體上仍獨立于全球金融體系之外。所以,上海要建國際金融中心,實現中國金融體系與世界金融體系的融合,那人民幣的國際化程度必會隨之提高。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人民幣國際化與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是相輔相成的。人民幣在國際上的地位提高,對上海推進全球資産管理、跨境投融資服務、全球人民幣資産定價和結算等都大有裨益。

  而金融、科技和産業的“三角互動”則是新近提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向陸家嘴論壇書面致辭時談到,(希望上海)在金融、科技和産業良性循環與三角互動方面進行新探索。

  實際上,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本就是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題中之義。科技産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問題。爲了創造性地解决這個問題,2019年6月,科創板正式在上交所開板,7月,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這正是“三角互動”最好的例證。它讓更多科技初創企業能獲得市場融資,更好地實現科技研發和産業孵化。實現了中國金融改革的進一步延伸。

  對于科創板,證監會已經明確,會繼續推進科創板建設,加快推出將科創板股票納入滬股通標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許IPO老股轉讓等創新制度,抓緊出臺科創板再融資管理辦法,推出小額快速融資制度,支持更多“硬科技”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

  上周,上交所發布消息稱,將于2020年7月22日收盤後發布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歷史行情,7月23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此舉將有利于爲市場引入中長期資金。

上海會取代香港嗎?

  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無疑會對此尤爲關注。畢竟到目前爲止,中國已經建成的國際金融中心只有香港。但由于種種場外因素,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香港首次跌出前五。上海上來了,香港怎麽辦?這是港人和許多金融業從業者所關心的問題。

  爲穩定香港金融業的信心,近日舉辦的第十二届陸家嘴論壇釋放了許多“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信號。比如,易會滿公開談到,證監會將進一步優化滬深港通機制,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不斷豐富內地和香港全方位多層次務實合作,進一步拓寬ETF互聯互通,共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支持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透露,在未來不確定性增加的形勢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强。

  可以看到,金融市場已經做出了一些决策,表達出了對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樂觀態度。MSCI近日宣布把有關亞洲的市場指數衍生品集體從新加坡交易所轉到香港證券交易所。6月23日,瑞銀集團董事總經理暨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金弘毅也公開表示,對未來香港繼續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保持樂觀。

  香港能成爲“紐倫港”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與其自由開放的市場、完善的法律制度、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善的金融體系、成熟專業的金融專才等有直接關係。同時,香港還擁有全球第三大黃金市場、第四大外匯交易市場,還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市場,擁有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這其中的許多優勢是當前上海還不完全具備的。還應看到的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是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十分需要的。所以,在短時間內,上海仍難以取代香港。

  比較滬港兩地,其實各自有著獨特的區位優勢。上海位于長三角經濟圈的中心,長江入海口地區。其交通網密布,便于經濟發展,經濟輻射能力突出,對于服務中國的實體經濟有明顯優勢。而香港一直以來都在與各地市場競爭,具有獨特的地位。其語言、歷史和法律都具有獨特優勢,行業生態也較爲完善。正是由于兩地優勢的不同,中國可以發展“雙中心”的金融複式結構,讓滬港兩地一個服務實體,一個參與國際競爭和規則制定。

但不容忽視的是,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巨大的投融資需求,其市場正是吸引外資之處。香港能有今天,與背靠內地,做內地與外界的橋梁有很大關係。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成後,上海必定會在全球市場跟中國市場之間起連接作用,或會在中長期對香港造成一定影響。這是香港金融界和內地决策層必須遠慮的問題。